8月21-23日,由云南省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組織的全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普洱市瀾滄縣舉行。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相關領導,全省27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團長及成員代表,以及所在州(市)、縣委相關領導共120余人參加現場推進會。其中,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寧蒗縣科技特派團(以下簡稱“寧蒗團”)團長、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功能食品作物產業技術創新團隊首席曾亞文研究員帶隊,寧蒗縣副縣長張明宇、團內綠肥組組長付利波研究員、大麥青稞組成員楊曉夢助理研究員一行四人參加會議。此次會議分為林下主會場和“院士小院”分會場,以集中開會、現場觀摩和學術論壇的形式進行。
22日上午,與會人員乘車前往瀾滄縣職業高級中學集中開會。會議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勇毅主持。會上,首先聽取了瀾滄縣情及科技幫扶情況匯報;中國工程院朱有勇院士與瀾滄縣科技特派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余26家于會后簽訂);會上還宣讀了中國工程院鄒學校、黃璐琦兩位院士對做好我省科技幫扶工作的書面建議;最后朱有勇院士作了題為《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主題報告,分別圍繞基本情況與工作思路、科技創新與特色產業、鄉村振興實踐與成效等方面進行了精彩講述。
隨后,科技特派團團員代表來到竹塘鄉蒿枝壩院士小院進行特派團展臺布展,展示各自的幫扶措施和幫扶成效。寧蒗團分別從工作成效、亮點經驗、幫扶計劃三個方面成功展示了打造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產業融合樣板,陳列的寧蒗特色產品(如馬鈴薯、花椒、高原紅米、苦蕎茶、蕎麥苗條、大麥苗粉及功能米等)吸引了大量人員前來觀摩學習。同時,云南電視臺對曾亞文團長的獨家專訪更是對寧蒗團工作的最大肯定。
林下主會場之團長篇——下午,科技特派團團長們一行在現場觀摩了竹塘鄉雜交稻旱種基地、時代楷模精神學習教育基地和科技特派團展臺之后,接著到東回鎮良寶中藥材基地觀摩,了解普洱市及瀾滄縣中藥材(白芨、滇黃精、石斛、龍血樹等)產業發展狀況。隨后,團長們來到東回鎮班利村觀摩林下有機三七基地。并召開了“全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工作現場會”。會上,普洱市、東川區、魯甸縣、廣南縣、瀾滄縣、武定縣、省農業科學院7家單位和科技特派團團長代表從不同角度圍繞開展科技幫扶工作的經驗做法、體會、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交流發言。最后,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對科技特派團的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院士小院”分會場之團員篇——科技特派團團員一行來到竹塘鄉蒿枝壩時代楷模精神學習教育基地。了解了中國工程院科技扶貧成果和朱有勇院士時代楷模精神和事跡,包括院士團隊先后開展的冬季馬鈴薯、林下有機三七、云輝酒業等項目,是“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先進典型。接著,現場觀摩了竹塘鄉蒿枝壩雜交稻旱種基地,學習和了解了“水稻旱種”技術,包括雜交稻旱種及耕地輪作方式。最后,27個科技特派團在“院士小院”開展了“全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學術論壇”。 云南省草地動物研究院(黃必志研究員)、云南農業大學(朱書生教授、舒相華教授)、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蘇俊研究員、桂敏研究員、吳才文研究員)就自身專業特長分別圍繞肉牛、三七、生豬、水果、蔬菜、甘蔗作學術報告?,F場研討氣氛熱烈,大家互相溝通交流、思想碰撞,為科技特派團相關主導產業如何提質增效,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增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省科技廳對科技特派團表示感謝并提出相關建議。(審核人:程在全)
瀾滄縣職業高級中學會議現場
電視臺對寧蒗團曾亞文團長進行專訪
林下主會場會議現場
“院士小院”分會場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