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上午8時,生物所承擔建設的農業農村部云南國家高原野生稻種質資源圃項目昆明玻璃溫室建設的開工儀式如期舉行。院條件平臺處王剛副處長、生物所所長丁銘、生物所黨委副書記陳佳、生物所基因資源團隊首席程在全,項目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項目建設其他相關人員共20余人參加了儀式。
在一片歡騰中,王剛副處長首先對項目的正式動工表示祝賀,他希望施工單位進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全力服務項目建設;加快建設進度,確保項目早日驗收并投入使用;力促昆明玻璃溫室為我院國家農業科創服務基地(昆明)建設搭建更優質的種質資源科技創新及對外宣傳和展示平臺。
隨后,丁銘所長在發言講話中談到,昆明玻璃溫室的建設推進一波三折,歷經打磨淬煉的事物總是令人矚目,經過院部優化設計的昆明玻璃溫室從“出生”就自帶高貴氣質!作為云南國家高原野生稻種質資源圃項目的材料培養室,需要根據不同野生稻的保存保護及生長條件進行培養和研究,為取得更加豐富的種質創新資源材料做更突出的貢獻。它“含著金湯匙”落地,必然肩負更重大的家國責任。丁銘所長代表生物所對為昆明玻璃溫室建設及云南國家高原野生稻種質資源圃項目建設傾注心力的領導及同志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最后施工單位代表發言表態,將精心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嚴格管控施工工期、質量,文明施工,爭創標化工地,以標準化、精細化的管理將項目建設成優質工程。
據悉,自50年代以來,生物所持續進行著野生稻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繁殖更新以及引種試種技術等研究。以程在全研究員為首的云南省稻種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團隊,在集合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生態優勢和人才優勢后,出色完成國家及地方的野生稻種質資源的收集、繁殖更新、整理入庫、鑒定評價以及引種隔離試種等工作,在全國作物種質資源行業內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技術處于全國先進水平。
云南國家高原野生稻種質資源圃建成后,通過科學、規范開展我國高原地區云南和周邊省區及周邊國家野生稻資源收集、整理歸類、保存工作;開展野生稻抗逆性狀的系統鑒定;開展野生稻高產性狀評價分析研究;開展野生稻基因組的研究,加強野生稻資源的發掘利用研究力度。將有效保護和儲備我國野生稻種質資源的多樣性,為水稻良種選育提供寶貴的基因資源,從而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遺傳物質基礎,有利于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造福子孫后代,社會經濟效益不可估量。(審核:程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