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縣羊街鄉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東南部,境內群山連綿,屬高山地形。羊街鄉是多民族雜居的地區,哈尼族是其主體民族,且元江哈尼族歷史悠久。哈尼人是山地農業民族,在巧妙利用山地氣候和水土資源方面,表現了十分高明的智慧和能力,哈尼稻作梯田系統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全球環境基金(GEF)支持的“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的農場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辦選擇元江縣羊街鄉作為項目實驗點,旨在通過地方品種保護的激勵機制示范與推廣、政策制度完善、宣傳和能力建設等活動,增加傳統品種市場附加值,促進地方品種多樣性主流化及產品開發與推廣。
為不斷挖掘元江哈尼梯田農耕文化、切實講好元江梯田紅米故事,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云南及周邊作物種質資源評價創新團隊首席戴陸園研究員,于7月20日率隊親赴元江,專程拜訪了從元江縣羊街鄉的走出來的元江縣哈尼協會前會長白坡德先生,向其了解元江哈尼傳統歷史習俗及其稻作文化。
2個小時的訪談,在白會長略帶哈尼腔的普通話中娓娓展開,有元江哈尼族從北方游牧民族的遷徙周折、也有到達元江并定居的歷史沿革、還有逐步沉淀并傳承的元江哈尼族傳統節日及習俗、和元江哈尼族如何巧妙將先輩經驗和當地實用技術結合后種植并利用云南地方稻種的勤勞與智慧。同時,他也對我們項目今后在地方品種保護及利用與哈尼文化的結合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
通過訪談,為我們后續挖掘傳統地方品種背后的文化價值并提升衍生產品市場附加值,提供很大的參考借鑒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種植地方品種的農民積極性和自信心,對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保障糧食安全,實現中國起源全球重要農業和糧食作物地方品種農場保護與可持續利用主流化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訪談)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云南及周邊作物種質資源評價創新團隊成員張斐斐副研究員和王斌博士、縣農業環境保護和農村能源工作站站長劉彥紅、副站長楊森也陪同參與了訪談。(審核: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