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三區”和鄉村振興科技服務工作,8月9日至12日,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湯翠鳳研究員、麗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楊洪推廣研究員等一行3人,深入寧蒗縣永寧鎮拖支村和泥鰍溝村開展水稻生產調研及科技服務工作。
寧蒗縣永寧鎮為中國水稻生長的極限海拔地區,水稻單產較低,稻農農業科技知識欠缺。8月是水稻生產管理的關鍵時節,水稻已開始孕穗或抽穗,如何做好病蟲害防治和田間管理,稻農迫切需要專家上門開展技術指導。
湯翠鳳等科技人員首先深入到水稻田間,實地查看了水稻生長情況。拖支村和泥鰍溝村主要種植水稻地方品種“永寧大白谷”,由于生長后期雨水較多,葉瘟、穗頸瘟、螟蟲普遍發生,抽穗期延遲等問題,亟需采取科學的治理措施。
之后,湯翠鳳等科技人員與一線農技人員、種糧大戶、種業企業負責人等開展座談交流,詳細了解當地稻作產業發展情況和稻戶對新品種、新技術的需求情況,種業企業生產銷售的情況及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稻作生產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討論交流,通過交流,了解到稻農在水稻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稻谷產量低、品種純度差等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指導意見。
聚焦民之所急、民之所需,科技人員發揮專業特長,結合當地水稻生產情況,重點針對水稻病蟲害防控、田間水肥管理等技術,對農業技術人員、種植大戶及企業人員等60余人進行了現場培訓,把關鍵時期的農業生產技術通過現場手把手的方式傳遞給稻民和農技人員,并為他們答疑解惑,送去了農藥等生產物資。
深入田間地頭,以“田間課堂”、“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精準服務基層,指導當地稻農提水稻生產技術水平,把稻農增收工作做在細處、落到實處,為稻作產業振興作出貢獻。(審核:陳佳)
查看水稻生長情況
座談交流
田間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