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科技創新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驅動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落實省委堅持以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科技引領農業現代化,錨定“三年跨越、六年倍增”目標,深入實施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以“穩量、提質、增效、富民”為總體思路,認真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切實轉作風、強效能,扎實開展“對標先進,爭創一流”主題實踐活動和七個三年行動計劃,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在喜迎二十大、建院110周年之際,9月2日,由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承辦,在昆明召開我院2022年學術年會。
本次會議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引領云南農業現代化”為主題,圍繞現代種業發展、農業科技強鏈、科技支撐農民增收增值等關鍵問題,進一步增強學術氛圍,活躍學術思維,激勵廣大科技人員持續深入開展學術研究,全面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大局,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我省農業科技創新導向轉變和調整,提升全省在鄉村振興、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上的科技支撐水平。
16位專家的學術報告內容涵蓋高原特色農產品加工與未來食品轉型創新、云南有機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構建、水稻、玉米、馬鈴薯、茶葉、特色作物育種及產業發展、油料(油菜、花生)產業關鍵技術、蔬菜病毒病發生流行趨勢與生態防控、植物營養、作物重要遺傳性狀基因挖掘、高原湖區農田生態、瀾湄流域農業科技合作。交流報告緊跟學術前沿,具有前瞻性和系統性,信息量豐富,交流旨在增強學術氛圍,啟迪創新思維,分享成功經驗,助力我省農業科技轉型升級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我院作為云南省農業科技發展的主力軍和排頭兵,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農業高質高效,把農業科技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圍繞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形成了與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相適應的特色優勢學科和技術支撐體系。在低緯高原花卉綠色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發上推動了我省花卉“雙減”綠色生產;在水稻種間雜種不育基因發掘定位、分子機制闡述等種質資源創新利用方面,實現了多項從零到壹的突破;選育了“云粳37”、“云茶1號”、“云蔗08-1609”等一批新品種,研究形成了低緯高原山地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等一批主推技術,在推進農業科技支撐能力提升,助力鄉村振興,全面提升云南農業的科技現代化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會議邀請了來自我省16個州(市)農業科研院(所)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省農科院和地方農科院所是云南農業科技的兩大主力,定位不同,但使命相同。隨著鄉村振興持續推進,對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提出了更高需求,區域農業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與服務能力勢在必行。我們認為在科技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共建分院為平臺,以培養人才為重點,以科研項目為抓手,構建上下貫通、融合高效的云南農科創新氛圍,通過構建上中下游銜接、省市州縣一體化、全省農業科技創新一盤棋的新型創新體系,提升研發效率,更好支撐和服務鄉村振興和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有1個主會場,17個分會場,參會人員近1000人。院黨委書記唐開學致辭,在昆院領導出席了會議。(審核人:馬偉、丁銘)
唐開學書記致辭
張躍彬副院長主持會議并做報告
龔加順副院長做報告
張仲凱研究員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