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承擔的農業農村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全球環境基金共同資助的“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的農場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以下簡稱“GEF項目”),旨在通過地方品種保護的激勵機制示范與推廣、政策制度完善、宣傳和能力建設等活動,增加傳統品種市場附加值,促進地方品種多樣性主流化及產品開發與推廣,保障糧食安全,改善農民生計,實現中國起源全球重要農業和糧食作物地方品種農場保護與可持續利用主流化,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和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今年項目組在項目點元江縣羊街鄉壩木村阿郎邦克梯田對水稻地方品種螞蚱谷和紅河紫谷的種植進行了示范,示范種植面積36畝。該樣板位于海拔1580米的元江縣羊街鄉壩木村阿郎邦克梯田核心區,采用人工種植。3月22日播種,5月13日移栽,栽插規格(10 cm×20cm),集中精確定量肥水管理、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治。通過實施,螞蚱谷和紅河紫谷田間生長清秀,長勢均衡,基本無病蟲害。 2022年9月30日,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科研管理處組織并主持,邀請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環境資源研究所、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元江縣種子處理站、元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有關專家對該螞蚱谷和紅河紫谷綠色高產種植技術示范樣板進行現場測產驗收。專家組現場查看了示范樣板、聽取了項目組匯報,質疑并進行現場實收測產。認為示范區品種和配套技術聚合,展現了較好的增產增收效果;專家組認為該樣板技術集成度高,創新性強、社會生態效益顯著。示范平均產量螞蚱谷350 kg/畝,紅河紫谷320 kg/畝(注:產量按13.5%的標準含水量進行折算),分別較當地農民種植平均畝增收50 kg/畝和40 kg/畝,展現了較好的增產增收效果,一致同意通過現場實收測產驗收。(審核: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