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
2021年預算公開目錄
第一部分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
2021年部門預算編制說明
第二部分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
2021年部門預算表
一、財務收支預算總表
二、部門收入預算表
三、部門支出預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支預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表(按功能科目分類)
六、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支出預算表
七、基本支出預算表(人員類、運轉類公用經費項目)
八、項目支出預算表(其他運轉類、特定目標類項目)
九、項目支出績效目標表(本級下達)
十、項目支出績效目標表(另文下達)
十一、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預算表
十二、部門政府采購預算表
十三、政府購買服務預算表
十四、省對下轉移支付預算表
十五、省對下轉移支付績效目標表
十六、新增資產配置表
附件2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
2021年部門預算編制說明
一、基本職能及主要工作
(一)部門主要職責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以下簡稱“省農科院生物所”)是我國南方高原地區特色農業生物資源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國內外合作交流及人才培養基地。目前已形成了農作物資源保護生物學、農作物資源分子生物學、應用植物病毒學、農作物生物技術育種、保健食品作物研究與應用、特色食藥用菌研究與應用6個特色優勢學科方向。所內建有農業部西南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云南省農業生物技術聯合實驗室(省院省校合作)、農業農村部西南作物資源繁殖更新基地、農業農村部云南稻種資源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農村部轉基因檢測室(昆明)、云南省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云南省稻種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站
(二)機構設置情況
2020年度,納入本部門決算匯編范圍的獨立核算單位共 1個。
(三)重點工作概述
(一) 科技創新
1、科技創新任務目標完成良好
(1)項目爭取方面成績斐然。2020年新增科技項目30項,新增項目合同經費1378.57萬元,各類項目到位經費2492.73萬元。
組織申報國家級、省級各類項目48項(其中國家基金項目17項,省級項目27項,亞非青年交流計劃項目4項)。新增科技項目30項,新增項目合同經費1378.57萬元,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總經費88.8萬元),云南省財政廳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總經費150萬元),云南省科技廳科技入滇專項(總經費120萬元),云南省基礎研究計劃面上項目3項(總經費30萬元),云南省生物種業重大專項(總經費140萬元),云南省科技廳重大科技專項(總經費50.81萬元),云南省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運行經費70萬元,中國農業科學院子項目3項(其中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子項目2項(總經費18萬元),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項目1項(經費4萬元),農業農村部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3項和綜合試驗站1項(總經費162.5萬元),“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科技人才選派項目21項(總經費42萬元),西山區鄉村振興農業產業化項目1項(經費17萬元),橫向項目11項(總經費165.59萬元)。
(2)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和資源工作成績顯著。發表論文81篇(其中SCI收錄22篇,核心期刊55篇),出版專著1部,申報專利11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7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8項,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大麥品種登記2個,以第二完成單位獲得國家大麥品種登記4個,申請水稻新品種權6項,新收集資源869份,菌種活體保存67份,繁種更新入庫2898份,對外提供資源利用23份。
(3)積極申報科技成果獎。2020年申報成果獎3項,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組織申報2020年云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已公示獲獎);作為參加單位參與申報2020年云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已公示獲獎)。以第五單位獲得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三等獎1項,獲得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二等獎1項(個人排名第8)。
(4)學術交流及科技培訓范圍不斷擴大。主辦“數據庫工具使用方法培訓會”、“水稻綠色性狀新種質資源展示交流會”2個會議;承辦“功能性稻麥新品種選育及綜合利用成果鑒定會”,“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服務縣域經濟研討會議”,“低緯高原種質資源保存推進會”3個會議,組織64人次參加國內學術交流會,提交大會交流報告或會議論文摘要3份,科技培訓4614人次。
2、各學科團隊的研究工作取得較大進展
(1)低緯高原植物病毒研究與應用創新團隊
在低緯病毒(微生物)的致病機理、微生物與寄主之間的互作機制、不同種類病毒之間的互作、抗菌和抗病毒天然藥物(或微生物菌劑)的篩選及應用于作物綠色防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番茄斑萎病毒在寄主內的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移動機制;TSWV基因可以誘導囊泡的形成;番茄環紋斑點病毒與其寄主植物辣椒互作的分子機制;番茄斑萎病毒屬病毒與其傳毒介體薊馬互作;番茄褪綠病毒與中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相互作用;雙生病毒危害機制和防控;完成20畝香料植物種質資源圃建設,引進試種了9個新品種,并在香料植物精油活性評價中發現抑制煙草疫霉菌絲的草果精油;微生物菌劑應用于有機肥制備取得新進展。
(2)農業生物技術與基因資源利用創新團隊
在野生稻資源的保護、利用野生稻進行種質創新、資源鑒定和優異基因發掘方面取得良好進展。特別是在建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野生稻研究與創新中心的建設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新爭取到院士工作站、國家野生稻資源圃、云南省野生稻觀測站,為野生稻研究創立了良好的平臺:基因定位獲得1個元江普通野生稻滲入系廣譜高抗白葉枯病基因Xa45(t);藥用野生稻滲入系構建、抗白葉枯病鑒定及基因定位;獲得BC4F1植株材料,并系統鑒定了BC3F1材料對白葉枯病的抗性,篩選出335個多態性標記;疣粒野生稻泛素化介導云南疣粒野生稻抗白葉枯病機理;國家高原野生稻種質資源圃(云南)建設取得突破,2020年該項目資金到位958萬元(中央投資)已順利開工建設(其中元江備份圃工程已完成過半);野生稻創新能力得到加強,2020年團隊還獲得顏龍安院士工作站和高原野生稻云南省野外觀測研究站,為農作物(野生稻)基因資源利用創造了條件。
(3)云南及周邊作物種質資源評價創新團隊
緊緊圍繞在水稻耐冷性鑒定、抗稻瘟病鑒定、抗白葉枯病鑒定、資源調查收集與評價利用,取得良好進展:水稻毫糯揚抗白葉枯病新基因Xa42(t)的克隆、功能驗證和作用機理分析取得突破;抗稻瘟病基因發掘及分子機制研究,水稻Pid2抗病機制,抗稻瘟病基因Pib、Pikh、Pi5、Pi9在中國及周邊國家的分布;基因編輯獲得純和突變體水稻材料;水稻C4H編碼基因應答雜草脅迫的轉錄調控;完成393份從緬甸、越南、老撾引進稻種資源的白葉枯病抗性鑒定評價及新的抗白葉枯病基因發掘研究,相關結果發表于Genet Resour Crop Evol;農業農村部稻種資源科學觀測實驗站建成投入使用,學科群評估結果為優;完成元江基地早季地方稻資源調查和收種及180份滇西南地方稻資源的秈粳屬性鑒定分析。
(4)作物種質資源保存創新團隊
立足資源的戰略性地位,緊緊圍繞資源的保存、繁殖更新、資源鑒定和科普等方面開展了堅實的工作,取得良好進展:蕎麥褐斑病病原菌的鑒定和生物學特性;金蕎麥黑穗病病原菌的鑒定和發病調查;蕎麥根結線蟲有效防控技術;蕎麥矮桿材料的選育和矮桿性狀遺傳圖譜的構建;完成了冬播燕麥病蟲害發生情況調查;優良品種選育及播期和密度協調的技術建立;玉米、小麥種質資源繁殖評價、鑒定與優異性狀基因挖掘,創制品種(系);云南地方小麥種質資源條銹病抗性及重要農藝性狀評價、鑒定;完成收集保存的小麥資源的系統鑒定評價和優異特異資源篩選;云南鐵殼麥的穗發芽抗性及其機制;405份云南糯玉米種質資源waxy基因研究取得突破,相關結果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發表;完成玉米繁殖更新和種質創新研究;種質資源保存和研究的數字化,“生物資源數字化開發應用—云南農業種質資源數字化應用”項目獲得批復,完成“數據編目培訓”和“數據探查工具培訓”、“農業生物資源共性數據”標準制定和數據填報、調查和統計;完成“2020年生物資源數字化工作量記錄表”編制,探索了區塊鏈技術和AI 智能化技術在資源保存利用上的應用;種質庫保存種質資源的社會效益得到凸顯。
(5)功能食品作物產業技術創新團隊
緊緊圍繞大麥、功能稻米的品種選育,功能作物及食品功能成分及營養機理研究,功能食品作物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進展:水稻孕穗期耐冷性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論文發表于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8.154);弄清大麥苗粉六大功能成分(GABA、黃酮、SOD、K-Ca、維生素和色氨酸)機制和大麥籽粒六大功能成分(β-葡聚糖、多酚、阿拉伯木聚糖、植物甾醇、母育酚和抗性淀粉)機制;完成大麥RILs籽??偦ㄉ蘸?/span> QTL 定位;云南稻米功能成分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機制;作物科學、食品科學及預防醫學交叉建立功能食品作物前沿學科上取得進展;“功能性稻麥新品種選育及綜合利用”公示獲得云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6)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團隊
立足云南的生態優勢和菌種資源優勢,緊緊圍繞育種創新機理、品種馴化、產業化技術體系建立和綠色生態栽培技術的研發,成績顯著:田頭菇個體發育與遺傳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鑒定出孢子發育相關基因gtp1、gtp2、rad5和rad50;建立了羊肚菌基礎種袋栽培技術,并從營養不親和性親和的兩個單孢菌株YPL6-1和YPL6-3中發掘出可應用于羊肚菌育種的相關基因;建立了塊菌原生境資源恢復和仿生種植技術體系;建立了羊肚菌核桃林下栽培、白肉靈芝林下栽培、香菇和木耳引種栽培、特色腐生菌林下人工促繁、耳稻輪作、特色食用菌(長根菇、側耳、木耳、大球蓋菇、靈芝、滑菇等)生態栽培等一系列高原特色食用菌產業化技術體系與示范基地。
(二)科技成果轉化
1、成果示范與科技服務
完成各項成果推廣示范面積401.5萬畝(任務指標400萬畝,完成率100%);培訓農業科技骨干人數4614人(任務指標500人,完成率922%);省級及以上媒體宣傳15次(任務指標8次,完成率187%);扶貧投入20萬元(任務指標人均1000元,完成率200%);鄉村振興示范點4個(任務指標3個,完成率130%);與大理、麗江煙草公司、英茂、云天化、思農、海萍、興邁、春沐源等公司以及地方合作社合作,開展以技術服務為主的成果轉化工作,服務行業龍頭企業7家(任務指標5家,完成率140%);新轉化科技成果(品種、技術、工藝等)4項(任務指標4項,完成率100%)。
(1)品種示范推廣
優質稻,在昭通、楚雄、曲靖、昆明、玉溪、大理、紅河、麗江8個州市推廣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質水稻新品種,配套高寒稻區病蟲害綜合防控栽培技術和稻田養魚示范。蕎麥新品種,在昭通、麗江、曲靖示范推廣云蕎系列品種3個、白燕系列品種2個。秋播大麥崗位體系培育的大麥新品種示范推廣139.2萬畝,每畝增產41.9千克,共增產5827.3萬千克,新增產值11654.6萬元,其中在云南推廣啤酒大麥品種6個,在云南、四川及重慶示范推廣云飼麥系列啤飼兼用大麥品種4個。云飼麥1號和云啤18號入選2020年云南省農業推廣主導品種。
(2)對外開展轉基因與病毒檢測服務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轉基因檢測室,為華坪縣、廣西、華中農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蒙自、元江、云南禾樸農業、麗江、云南農科院糧作所等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檢測服務。完成農業農村部轉基因檢測能力驗證,全部項目合格率100%。
為云南省植保植檢站以及云南省內多個縣市植保站、大理州煙草公司和麗江市煙草公司工廠化漂浮苗、英茂公司種苗及種薯基地、思農公司元謀工廠化育苗基地、昆明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富源魔芋研究所科技示范園、大理春沐源公司等提供了病毒病害疑似樣品、各類農經作物種苗、種芋、種薯的病毒檢測及種類鑒定技術服務,共檢測馬鈴薯種苗種薯病毒、香石竹、蘭花、柑橘、檸檬以及煙草等樣品11808份,并成功獲得馬鈴薯脫毒種薯6個。
(3)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加強新技術推廣應用
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云南省方榮祥院士工作站、云南思農蔬菜種業有限公司暨張仲凱專家基層工作站、華業為農服務中心共同擬定了元謀冬早春蔬菜病毒病綠色防控示范實施方案,通過早期監測預警和源頭防控以及綠色防控技術的集成示范,有效減輕病毒病的危害,為元謀蔬菜綠色食品牌創建提供技術支撐。與云南省農科院富源魔芋研究所合作啟動實施曲靖市張仲凱專家工作站,從病害綠色防控、無病種芋生產、高效輪作與間作等開展系統研發,形成技術標準,促進富源縣魔芋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邀請云南省林業與草業科學院、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云南省農科院富源魔芋研究所專家,共同到昌寧縣開展了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示范項目培訓,包括核桃提質增效、核桃林下魔芋栽培、魔芋與烤煙病蟲害綠色防控、“核桃+魔芋+巨菌草+養殖”復合發展模式、農產品品牌創建等內容,累計培訓基層農技人員與種植戶720人次。
2、科企合作
與云天化集團天騰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微生物菌劑產品開發與推廣應用,合同經費50萬元,本年度到位合作經費為25萬元。與云南省煙草公司大理州公司、麗江公司等企業合作,開展煙草及蔬菜病害檢測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工作。與大理春沐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生產期番茄有害生物的監測及鑒定以及指導防控。煙草企業合作開展彌勒虹溪煙區產業綜合體水旱輪作“優質特色稻深度開發與利用”項目。與華業為農服務中心、維基科技、綠昊、天質弘耕數字化農業、龍氏肥業等公司達成了蔬菜綠色食品牌創建、水處理與農作物廢棄物生產有機肥的質量檢測、智能化實驗室與示范基地建設等合作意向。與西雙版納熱帶作物研究所合作開展橡膠粒子凝聚度超維結構觀察技術服務;食藥用菌研究中心與會澤守望者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和騰沖市華盟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開展黑皮雞樅、銀耳和塊菌栽培技術合作。
3、科技扶貧
扶貧工作穩步推進,以食用菌、魔芋等產業技術為抓手,結合地方特色與優勢,開展林下食藥用菌、魔芋等產業幫扶工作,結合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分別在院所掛幫點景谷縣順南村、益智鄉開展林下花魔芋和珠芽魔芋示范,在武定縣插甸鎮老木壩村、個舊市白云山、瀘水縣老窩鎮、祿勸縣雪山鄉、硯山縣林草局試驗基地等地開展白肉靈芝林下栽培示范,取得較好的科技成果展示和示范效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科技支撐作用。
開展技術服務和培訓工作:為怒江州瀘水市開展羊肚菌核桃林下栽培技術服務。在彌勒虹溪鎮開展“優質水稻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培訓會”。在牟定縣開展優質水稻綠色高效生產技術講座和實地田間培訓。在昭通市開展蕎麥、燕麥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控技術培訓和田間指導。在元謀參與縣農業局植保站組織的“蔬菜病毒病綜合防控及病原檢測技術培訓”。
扶貧資金支持20余萬元:采購10余萬元優質魔芋種芋發放到景谷縣順南村掛包戶,并現場指導農戶種植林下魔芋30余畝。向院扶貧掛聯村捐贈了價值5千元的農藥、肥料,專門組織了魔芋種植現場培訓會2場;以實物(白肉靈芝菌包)的方式投入折合資金6萬元,林下栽培白肉靈芝20畝; 云南省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2020年工作經費中,4萬元用作香格里拉青稞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扶貧投入。
4、知識產權轉化
開展了食用菌、燕麥、蕎麥、大麥和水稻新品種及花卉、果樹種苗病毒檢測新技術應用及示范推廣。
5、新產品開發
開發新產品6個(云資粳49號、云資粳51號、云資秈58號、云資紅23號、云啤3號、云啤20號),進行新品種試驗,其中云資紅23號榮獲首屆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優質米品鑒大賽銀獎。
6、媒體宣傳報道
云南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推進工作會在人民網、云南日報、云南網上作了報道;高原野生稻種質資源圃在新華網、云南新聞聯播、學習強國上作了報道;在彌勒舉辦“水稻綠色性狀新種質資源展示交流會議”,參會人數60余人,邀請華中農業大學、武漢雙綠源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環資所、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作所等6位專家作了學術交流,會議在經濟日報等媒體上報道,取得很好的社會效應。
(三)條件平臺建設
1、基本工作完成概況
(1)完成公共實驗室電子顯微鏡搬遷及實驗室提升改造136萬元,重點實驗室通風廚提升改造10.9656萬元;
(2)完成新增電子顯微鏡配套設備6臺套共203.2萬元,其他常規儀器設備29臺套共63.911萬元。
(3)完成實驗基地投入94.9882萬元,主要包括在科研實驗基地的材料、地租等投入。
(4)完成科研信息化6.8641萬元,主要包括購買電腦、打印機、掃描儀等電子設備共19臺套。
(5)完成資源庫圃任務475.3187萬元,主要包括種質庫運轉經費15.3187萬元,云南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460萬元。
(6)玉溪市高端人才創新示范基地項目20萬元。
(7)在云南省農科院富源魔芋研究所設立曲靖市張仲凱專家工作站,已啟動實施;在院掛幫地景谷縣興邁農業公司設立云南省丁銘基層專家工作站。
2、重點及亮點工作完成情況
(1)實驗室整體搬遷和實驗室升級改造工作
完成了透射電子顯微鏡實驗室的提升改造和兩臺透射電子顯微鏡的搬遷安裝調試工作。完成了實驗室通風廚的升級改造。
(2)完成云南國家高原野生稻種質資源圃項目的年度建設任務
云南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項目,已在勐海核心圃和元江備份圃兩地開工建設?,F已完成460萬元的投資。
二、預算單位基本情況
我部門編制2021年部門預算單位共1個。其中:財政全額供給單位1個;差額供給單位0個;定額補助單位0個;自收自支單位0個。財政全額供給單位中行政單位0個;參公單位0個;事業單位1個。截止2020年12月統計,部門基本情況如下:
在職人員編制117人,其中:行政編制0人,事業編制117人。在職實有105人,其中: 財政全額保障105人,財政差額補助0人,財政專戶資金、單位資金保障0人。
離退休人員42,其中: 離休0人,退休42人。
車輛編制4輛,實有車輛1輛。
三、預算單位收入情況
(一)部門財務收入情況
2021年部門財務總收入6,793.74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2,623.81萬元,政府性基金0.00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收益0.00萬元,財政專戶管理的收入0.00萬元,事業收入2,921.11萬元,事業單位經營收入0.0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0.00萬元,附屬單位上繳收入0.00萬元,其他收入243.89萬元。
2021年部門財務總收入較上年4,440.66萬元增加2,353.08 萬元,主要原因是: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較上年2,054.12萬元增加569.69 萬元,主要為我單位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結合農業科技創新及成果展示轉化、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等職能職責,努力為打造我省綠色食品牌,支持全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取得財政撥款項目經費較上年增加;事業收入較上年2,010.00萬元增加911.11 萬元,主要為開展科研及其輔助的活動的收入較上年增加;其他收入較上年19萬元增加224.89 萬元。
(二)財政撥款收入情況
2021年部門財政撥款收入3,628.74萬元,其中:本年收入2,623.81萬元,上年結轉收入1,004.93萬元。本年收入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2,623.81萬元(本級財力2,623.81萬元,專項收入0.00萬元,執法辦案補助0.00萬元,收費成本補償0.00萬元,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成本補償0.00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0.00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收益財政撥款0.00萬元。
2021年部門財政撥款收入較上年2,411.66萬元增加1,217.08 萬元,主要原因是:本年收入較上年2,054.12萬元增加569.69 萬元,主要為:我單位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結合農業科技創新及成果展示轉化、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等職能職責,努力為打造我省綠色食品牌,支持全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取得財政撥款項目支出較上年增加;上年結轉較上年357.54萬元增加647.39 萬元。
四、預算單位支出情況
2021年部門預算總支出6,793.74萬元。財政撥款安排支出3,628.74 萬元,其中:基本支出2,073.81萬元,比上年1,918.12萬元增加155.69 萬元,項目支出1,554.93萬元,比上年136.00萬元增加1,418.93 萬元。
主要原因是:我單位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結合農業科技創新及成果展示轉化、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等職能職責,努力為打造我省綠色食品牌,支持全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取得財政撥款項目支出較上年增加。
財政撥款安排支出按功能科目分類情況
科學技術支出-應用研究-機構運行1,549.12萬元,主要用于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其內容包括人員經費和日常公用經費兩部分。
科學技術支出-應用研究-社會公益研究550.00萬元,主要用于社會公益專項科研方面的支出。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行政事業單位養老支出-事業單位離退休2.21萬元,主要用于離退休人員公用經費。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行政事業單位養老支出-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176.04萬元,主要用于在職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支出。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行政事業單位養老支出-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繳費支出10.25萬元,主要用于職業年金單位部分繳費支出。
衛生健康支出-行政事業單位醫療-事業單位醫療118.83萬元,主要用于事業單位醫療繳費支出。
衛生健康支出-行政事業單位醫療-公務員醫療補助68.77萬元,主要用于公務員醫療補助繳費支出。
衛生健康支出-行政事業單位醫療-其他行政事業單位醫療支出5.88萬元,主要用于其他行政事業單位醫療繳費支出。
住房保障支出-住房改革支出-住房公積金142.71萬元,主要用于職工住房公積金單位部分繳費支出。
五、省對下專項轉移支付情況
(一) 與中央配套事項
我單位無與中央配套事項。
(二) 按既定政策標準測算補助事項
我單位無按既定政策標準測算補助事項。
(三) 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事項
我單位無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事項。
六、政府采購預算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的有關規定,編制了政府采購預算,共涉及采購項目59個,采購預算總額643.76萬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預算643.76萬元、政府采購服務預算0萬元、政府采購工程預算0萬元。
七、部門“三公”經費增減變化情況及原因說明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預算合計12.98萬元,較上年減少0.41萬元,下降3.1%,具體變動情況如下:
(一)因公出國(境)費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2021年因公出國(境)費預算為0萬元,較上年減少0萬元,下降0%,共計安排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因公出國(境)0人次。
無增減變化。
(二)公務接待費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2021年公務接待費預算為4.09萬元,較上年減少0.13萬元,下降3.1%,國內公務接待批次為14次,共計接待200人次。
增減變化原因:我單位嚴格執行中央和省關于公務接待管理的各項規定,嚴格執行公務接待標準,嚴格控制公務接待經費總量、陪同人員,嚴格執行公務接待結算規定。按規定標準安排來賓食宿和車輛,不搞超規格、超范圍接待,切實有效控制公務接待費支出。
(三)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2021年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為8.89萬元,較上年減少0.28萬元,下降3.1%。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0.00萬元,較上年增加0.00萬元,增長0.00%;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8.89萬元,較上年減少0.28萬元,下降3.1%。共計購置公務用車0輛,年末公務用車保有量為1輛。
增減變化原因:我單位嚴格執行省級行政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定點保險、定點維修、定點加油的相關規定,進一步規范公務用車管理。
八、重點項目預算績效目標情況
2021年我單位無省財政確定的重點項目。所有編報的項目都根據預算要求編制了詳細的預算績效目標。
九、其他公開信息
(一)專業名詞解釋
1.基本支出預算:是指部門為保障其機構正常運轉、行使單位職能、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編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計劃,包括人員經費支出和公用經費支出兩部分。
2.項目支出預算:是指部門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在基本支出預算之外編制的年度項目支出計劃。
3.支出功能分類:主要根據政府職能分類,反映政府支出的內容和方向。支出功能分類設置類、款、項三級科目。
4.“三公”經費:納入財政預決算管理的“三公”經費,是指部門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
(1)因公出國(境)費是指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出國(境)的住宿費、旅費、伙食補助費、雜費、培訓費等支出。
(2)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是指單位公務用車購置費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用車指用于履行公務的機動車輛,包括領導干部專車、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
(3)公務接待費是指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5.科學技術支出(類)應用研究(款)機構運行(項):指應用研究機構的基本支出。
6.科學技術支出(類)應用研究(款)社會公益研究(項):指從事衛生、勞動保護、計劃生育、環境科學、農業等社會公益專項科研方面的支出。
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行政事業單位養老(款)事業單位離退休(項):指事業單位開支的離退休經費。
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行政事業單位養老(款)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項):指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由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支出。
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行政事業單位養老(款)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繳費(項):指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由單位繳納的職業年金支出。
10.住房保障支出(類)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積金(項):指行政事業單位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規定的基本工資和津貼補貼以及規定比例為職工繳納的住房公積金。
11.衛生健康支出(類)行政事業單位醫療(款)事業單位醫療(項):指財政部門安排的事業單位基本醫療保險繳費經費,未參加醫療保險的事業單位的公費醫療經費,按國家規定享受離休人員待遇的醫療經費。
12.衛生健康支出(類)行政事業單位醫療(款)公務員醫療補助:指財政部門安排的公務員醫療補助經費。
13.衛生健康支出(類)行政事業單位醫療(款)其他行政事業單位醫療(項):指其他用于行政事業單位醫療方面的支出。
(二)機關運行經費安排變化情況及原因說明
機關運行經費指行政單位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使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經費支出。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為非參公管理事業單位,因此不存在機關運行經費。
(三)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
鑒于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需在完成2020年決算編制后才能匯總相關數據,因此,將在公開2020年度部門決算時一并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