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事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對科技工作的客觀要求。為此,黨中央、國務院及部委、地方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決定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如國家七部委聯發《關于動員廣大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意見》(國科發政[2009]13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1996年5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八號公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執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決定》(云發[1998]25號)等指導性文件。
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是院三項重點工作之一,包括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廣、科技產業和綜合科技服務等方面,是彰顯我院作用和地位、解決廣大職工收入較低,并以此推動科技創新和基本條件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時,也是保障科研院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萍汲晒D化工作人人都是參與者,同時人人都是受益者。廣大職工務必以不爭論、不折騰、不懈怠的要求投身到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真抓實干,早見成效。
近年來,在院黨委行政的領導下,經過全所廣大職工的共同努力,在各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2004年重組調整以來,生物所在科技創新、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及技術創新人才、博士后、博士生及碩士、研究生培養等人才培養方面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了明顯的進展,科技研發優勢和人才培養優勢逐步顯現出來,為可持續發展積累了基礎。但在發展進程中,各種矛盾也逐步顯現出來,較為突出的是科技成果等轉化力度不夠,直接經濟效益極少,科技產業尚未啟動,由此帶來職工收入偏低,制約著進一步穩定和吸引高層次人才,研究所公共運行能力薄弱,幾乎未形成有效積累。另一方面,由于未能體現科技成果轉化規?;б?,科研試驗基地、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缺乏,也制約著進一步的發展壯大。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存在,反過來也將制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突破,難以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針對上述的問題,在充分征求廣大職工意見和建議,參考借鑒相關科研院所經驗的基礎上,所班子認真分析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經研究形成以下決定。
第一部分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1、必須突破基礎性科技工作沒有效益的觀念
本所從事資源收集、鑒定、保存和保護、發掘利用以及大型儀器的使用管理等基礎性科技工作,其實質是生物服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資源和技術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必須突破基礎性科技工作無效益的觀念?;A性科技工作是為優勢產業發展服務的,這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必須找準服務的產業和服務方式的切入點。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緊緊圍繞云南省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及觀光休閑農業生態園的建設,充分發掘作物資源潛力,擴大服務面,努力增強自我運行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2、必須突破高新技術成果不實用的觀念
我國在發展高新科技之初就明確提出:“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卑l展高新技術是為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增強其核心競爭力。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央經濟工作會更進一步明確必須依靠科技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切實提高抗風險能力,確保實現科學發展。因此,在科研選題上,不能為高而高,為新而新,必須找準產業關鍵技術需求及其發展趨勢,要長短結合,既要能解決當前的技術需求(即“支撐”),又要能為未來發展做好技術儲備(即“引領”)。從理念上必須確定高新技術“有用”的觀念,加快高新技術成果實用化,以“實用”的標準來評價高新技術成果的創新水平。
3、準確定位,選準突破點,找準切入點
作為省級科研所與重點實驗室,要突出增強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支撐和引領能力。既不能等同于中央科研院所和重點大學側重強調原始創新和知識創新,又不能等同于市縣農技部門偏重技術推廣與應用。要明確承擔起承上啟下的任務,即“上要接天”,能夠引進消化吸收本領域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具有特色和比較優勢的領域,有選擇地開展原始創新和知識創新;同時,更要注重“下要落地”,即“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通過技術創新,切實增強為產業發展的支撐和服務能力,以促進產業增效體現關鍵技術的地位和作用,實現關鍵技術的價值和效益。
4、認清形勢、搶抓機遇、迎難而上
自然界的法則是“物竟天擇、適者生存”,市場經濟的法則是“公平競爭、優勝劣汰”。要徹底突破“等、靠、要”的觀念,該靠要靠、該要就要,但決不能等,靠要不到還得另辟蹊徑。同時要徹底突破“平均主義”和“大鍋飯”,坐等既無“大鍋飯”可吃,也無“主義”可“平”,只能是坐以待斃。要正確理解“公平、正義”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實質內涵,只有用發展的辦法才能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快進則發展,慢進即后退。要將科技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科技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工作正確統一起來,變孤立研發為聯合研發,自主轉化與合作轉化相結合,確立有利于發展的辦法就是好辦法。堅決克服不思進取、萎靡不振、隨遇而安、小富即安或怨天尤人的精神狀態,要善于從困難和危機中尋求機遇,攻艱克難、不畏艱險、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第二部分 確立目標,強化實施
5、堅持目標導向,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作為三項重點工作之一,各學科方向及各部門必須制定明確的年度計劃目標和中長期規劃目標,目標底線不得低于所分解的基本任務指標,辦公、財務、科管等綜合管理服務部門要制定本部門為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服務辦法和措施,紀檢、后勤和群團工作要制定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的保障措施。當前尤其要落實2010年度計劃目標及“十二五”規劃目標,納入2010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萍汲晒D化指標同時納入獎勵范圍,支持、鼓勵開展橫向科技項目和科技創新,鼓勵科技人員按照國家七部委聯合發文精神的多種方式到企業兼職,具體獎勵辦法詳見以下各條。
6、發揮科技研發優勢,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
根據承擔項目中的目標任務,結合院開展的“八百雙倍增”工程,對科技成果進行集中示范展示和轉化;同時,根據研究領域和技術優勢,由應用基礎研究向應用開發研究拓展,圍繞學科方向形成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互為基礎,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7、圍繞特色優勢產業,通過橫向課題開展成果轉化
各學科方向在明確主攻方向的前提下,按照技術關聯度及行業需求,積極開展以橫向課題為主的多種形式的成果轉化。橫向課題首先按照項目委托機構的要求進行管理,同時明確預算各種必須的支出,管理費按總經費10%進行預算和支出,人員費(包括在職人員補貼)按照委托機構的標準預算和支出,必需的測試分析費用、水電費和場地使用費要有明確的預算。對爭取橫向課題的負責人給予項目總經費3%的獎勵,其中所配獎50%,其余50%在其科技創收酬金中優先支付。橫向課題按照科技項目管理辦法納入所財務統一管理。
8、多渠道開展科技創收,提高綜合技術服務收入
根據國家、省、院相關法規規定和辦法,支持、鼓勵個人職工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收,包括技術培訓、技術服務、專利、品種權等知識產權轉讓、資源以及設施設備等方面的依法有償服務。其中個人所得稅按國家稅務繳納規定執行,其它成本支出外凈結余部分60%由完成創收項目負責人按照貢獻大小分配,報財務備案,依法繳納所得稅;其余40%由所里提取,其中:10%用于發展基金,10%用于獎勵基金,10%用于福利基金(過節費、困難職工補助費、慰問病困職工等),10%用于修購基金(公用設施、設備維修維護)。對于科技創收高于平均水平之上的部門或個人,給予其超出部分50%的獎勵。
9、創新機制,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成果轉化
本所全體在職人員、博士后、博士生和碩士生、實習生、進修人員以及臨時聘用人員均要參與成果轉化,各部門和各課題根據轉化工作性質明確參與程度和相關的激勵機制。
第三部分 掌握政策法規,做到保障有力
10、領會政策、用好政策
要深入學習領會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國家、地方和院相關的最新政策和規定,黨支部、工會、職代會作為監督保障機構,監督科技成果轉化及綜合技術服務工作規范管理,保障其高效運行。涉及公共收入和支出部分每半年向全所職工公布。
11、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所長對全所科技成果轉化及綜合技術服工作負總責,其他分管領導對分管聯系部門的該項工作負責,各部門、中心及課題負責人對本部門該項工作承擔直接責任,均納入任期目標和年度目標考核。
12、本決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實施,原有規定與本決定沖突的以本決定為準。本決定由所黨政辦公室負責解釋。